盡管許多專業學校已經建立了工業設計專業,但仍存在許多誤解。特別是對于工業設計,機械設計,很多人無法區分它們。您知道工業設計,機械設計之間的區別嗎?讓我們看看基準工業設計小編為您做簡單介紹: 工業設計與機械設計之間并不是廣義上一種,它們既有共通之處,相互之間也有著差別的。設計師由于側重的不同,精通的也不一樣,很少有人能夠同時精通幾種不同的工作。首先,工業設計與機械設計它們的概念不同。1、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主要表現在工業產品的形狀,特征,材料,顏色和表面處理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設計和表達。廣泛用于工業產品,工藝品,日用品等行業。一個真正的工業設計師不僅要具有審美創造力,還要了解和熟悉產品的工作原理,功能實現方式,內部結構,產品實現過程,制造模式和模具實現方式。 2、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一般用于非標自動化設備,機械設備,機器人等行業,主要集中在運動部件較多的產品上,整機復雜,價格昂貴,技術含量較高,但生產批量為一般不會太大。這個位置需要堅實的機械原理,機械分析,運動模擬等。它還需要了解每個組件的相關知識。
而《現代設計辭典》對產品設計概念的闡述:“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狹義的解釋,是現代設計至為重要的組成部分。故常常就直接稱之為工業設計或現代設計,但必須注意產品設計是一個內涵較為狹窄的概念。產品設計是針對人類在與自然的對應關系中,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、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。往往這些需求都作為人體功能直接或間接地延伸或補充,所以嚴格地要求設計的產品對使用者身、心的良好匹配與親和性?!?此處的產品設計的概念實際上更接近于1980年ICSID定義下的工業設計——“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,憑借訓練、技術知識和經驗及視覺感受,而賦予材料、結構、構造、形態、色彩、表面加工和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?!倍I設計的定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版本,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(ICSID)的版本是在2006年給出的修訂版為“工業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,其目的是為物品、過程、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。 因此,設計既是創新技術人性化的重要因素,也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因素?!?/p>
營銷型的工業設計 當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,廠家的重點逐漸會轉向潛在的顧客身上。營銷型的工業設計將同市場營銷策略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工業設計將成為整合營銷傳播(IMC)的一個環節。整合營銷傳播強調的是,企業傾其內外之全部資源,發出統一的聲音,去爭取顧客。工業設計顯然是其中的至關重要一環。沒有好的設計,就沒有好的產品;沒有好的產品,整合營銷傳播便是“黃婆賣瓜,自賣自夸”。當然,工業設計也要根據整合營銷傳播的基本要求,即和其他資源一道,發出統一的聲音。 營銷型的工業設計對設計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個明顯的改變是:先調研,后設計。在生產型設計時代,不需要有細致的調研,多也只要求進行二手資料進行調研,設計師接到任務后,翻看一些產品資料集,東拼西湊,馬上構思產品的形態。用戶為本的設計理念到這個階段才得以篤行。焦點小組法(Focus Group Method)、觀察法(觀察生活中的用戶)等方法將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普遍應用。工業設計師也要參與一部分的調研活動。第二個改變是,單打獨斗式的工業設計將不再流行,團隊合作將變得至關重要。工業設計師跟市場營銷人員的合作將更加頻繁。工業設計師光有手上功夫(產品造形能力和設計表現能力)還不行,嘴巴也要厲害(設計的好處要能說出來,讓用戶有充分的購買理由)。對于這一階段出現的工業設計師,我們可稱之為“協調型設計師”。 這一工業設計形態下的口號是:“賣得好的設計才是好設計”。
機械設備設計不僅僅在功能和工藝方面對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更是提醒我們對于人機工程學的重視,工人需要在冰冷的工廠中感受到人文的關懷,設備是否直觀易用易維護,是否符合人機工程學,是否有良好的使用舒適度,是否能保障工人的。除此之外,產品能否和周邊系統充分整合也是工業設備的進化方向,機械設備不僅僅能提升效率,還可節省空間。